進入2015年后,大部分磁件企業管理者都會發現,雖然磁件價格已經跌破成本線,但上門尋求訂單的客戶越來越少,最后導致大量庫存累積——這種現象的經濟學解釋叫供應過剩。
據EBN和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全球電子元件供應商在6月份有相當于62天的庫存,高于51天的業界平均水平,也高于56天的處境不佳的電信業水平。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歸結于終端市場低迷疲弱、產品設計不斷更新換代和全球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對于中國來說,這種由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所導致的市場低迷情況似乎更為嚴重。
據統計,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低于市場預期,其中GDP(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3%,比上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0%水平有所下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增長1.6%,比一季度顯著回升,但剔除食品價格,顯示核心CPI仍在低位徘徊;PPI(生產價格指數)數據繼續為負。
更加可怕的是,在這種頹勢下,不少中小企業在利潤微薄的今天已經無法再承受訂單大幅下降的事實,紛紛破產倒閉,并以珠三角地區尤甚。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第3季度,珠三角地區共發生大型員工罷工、討薪事件近50起,平均每1.5天就有1起勞資糾紛,最多時曾1天3個老板跑路。
年末了,隨處可見的工人討薪事件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預言,未來5年內中國傳統產業中80%的人將集體被淘汰出局。這說明,在中國傳統產業占主要地位的電子元件產業未來整合步伐將繼續加速,低、小、散的落后生產方式將被淘汰出局。企業只有抱團取暖或通過資本融合運作,從而進入優質客戶的供應鏈者才能大者恒大,保證基業長青。磁件產業也不例外。
收購、并購、上市風潮不斷
進入優勢客戶的供應鏈者,無非是實力過強、技術過硬、產品過優者。而通過上市等資本融合途徑來實現企業規模、產能甚至是品牌的擴張為磁件產業常用之策。最有名的莫過于電感龍頭企業村田收購東光、TDK收購愛普科斯等成功例子。下面大比特資訊記者主要針對2015年中國本土企業收購、并購、上市等情況進行匯總,供大家參考。
2015年國內磁件大企經營情況
2015年前3季度中國電子行業(以135家上市公司為調查對象)總營收937.73億元,同比上升21.2%,環比上升9.4%。行業營收增速已連續三個季度在20%附近波動,但較之前的30%下了一個臺階。在下游終端需求未見改善的情況下,行業營收增速難以有明顯提高。磁件產業營收也有不同幅度的漲跌。
同期國際磁件龍頭營收對比
日企
在小型電容器和通信組件領域具有優勢的村田制作所2014年度訂單額達到1.05萬億日元左右,增幅與上一年度相比超過20%,被認為來自美國蘋果和中國手機企業的訂單拉動了業績。此外,TDK也實現同比增長17%,達到約1.19萬億日元。而阿爾卑斯電氣增長14%,預計達到4000億日元以上。
與此同時,在中國不斷普及的“LET”等高速通信服務也拉動了訂單增長。京瓷在基站等方面的業務表現強勁,比上年度增長8%,預計達到約9000億日元。正在大力拓展汽車電子零部件業務的日本電產則增長15%,預計達到1萬億日元以上。
2015年度訂單額有望繼續保持增長。4~6月,中國和韓國智能手機企業的新機型將相繼上市,TDK社長上釜健宏表示,“相比2014年有望增長10%”;阿爾卑斯電氣社長栗山年弘則表示,“與2014年同期相比可以實現兩位數增長”。
臺企往年被動元件排名
2014年,臺灣被動元件由于受蘋果6熱賣影響,整個通訊應用市場活躍。再加上受個人電腦市場回穩及汽車、工業訂單整體向上增長帶動,前3季度產值已達887億元新臺幣。第四季度雖然電子產業進入傳統淡季,產值衰退無法避免,但仍較往年同期有所增長。據臺灣工研院(IEK)預估,2014全年度產值可達1154.85億元新臺幣,年增長10.8%。
2015年,IEK預估,受中國大陸品牌智能手機、微軟新操作系統帶來PC換機潮、物聯網(IoT)應用驅動通訊模組需求,以及汽車應用等需求,2015年全年臺灣被動元件產業產值可達1229.91億元,較去年1154.85億元成長6.5%。
磁件產業未來展望
中國電子元件協會理事長兼秘書長溫學禮在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電子元件發展走勢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的情況下,我國電子元件行業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其主要問題是,企業負擔過重,尤其是稅費負擔過重。再有,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自主創新能力不夠。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電子元件行業內兼并重組的現象會逐漸增多。”
縱觀2015年磁件產業發展現象,可以發現整合升級步伐已在逐漸加快。在當前整個中國大環境發展蕭條的情況下,中國磁件產業只有兼并低、小、散的落后企業,進行整合重組,才能得以做大做強,最終與國外磁件產業形成有效競爭,實現產業國際化。